登山则情满于山,观海则意溢于海。丙申之末(1),正月初三,润澍伴山伴海,偷几粒清闲,骑车环游于抚仙湖。 是日也,天既白,轻合门,出审计大院,向南五余里,隔湿地(2)闻浪声,驻时光栈道(3),古滇国(4)扁舟若隐若现、云南虫(5)瞬间来去,惜不见金莲捧日(6)。羽化栈道,意不知纵苇凌湖亦是抟扶御风,新河口、月亮湾、樱花谷、太阳山已漂飘(7)过。 日光微醒于蒿芝菁大石岩之上,与山间明月(8)窥望。翘腿小憩,林霏渐开,玉笋擎天(9)与湖水作画悠然自得,奈何影只,前途思量,几许滋味,忽起正坐,美景不可独赏,悄怆而逃。 过海口、至青龙,日中大汗淋漓,于海镜大树下果腹。缘来老者,两鬓如霜,目光深邃,杖朝之年有余,相觑一笑,喜谈“国家政策好,温饱俱以满足,虽孤身亦幸福,犹可见几年湖景”。深感习总书记‘但愿苍生俱饱暖’(10)。望湖息心,释怀告别而行。 车轻飏,风吹衣,至路居,环湖已半,体力大耗,仙湖不再视野,静心凝气,缓缓挪移。只一刻,仙湖锦绣,映入眼帘,鲜花大道惊艳却无奇景。继前行,界鱼石岸有垂钓者,依歌而和,其乐无穷。 孤山岛不孤(11),夜郎(12)非自大,景色幽美,琉璃万顷,每有游客至此,不能自已,泛舟而登。忽闻饭香,径步田家,石锅鱼、铜锅洋芋饭等美味佳肴列次其上,甚是惬意。 越明星、跨立昌,禄充游客络绎不绝,背山面海、古树成荫,人杰地灵;词穷尴尬,唯恐拙笔亵渎肖石二仙(13)偏爱之地,美景若此,夫复何求,遂离去。 余霞成绮 ,有放牧者负柴而归,几声犬吠,牛羊铃声清脆。至栈道,力有不支,推车缓行两余里,。忽知有朋来,一鼓作气骑行而聚,大快慰。 百里湖光,天然图画,生命摇篮,鱼米之乡,造物者之厚爱也,唯道法自然,爱之敬之,方可福祉14。 有感随笔以记之! 作者自荐 本文通过对抚仙湖的描写,除了大力宣传了澄江优质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外,主要传达了:1.山水之乐,自娱自乐的生活情怀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;2.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,积极拥护党的领导,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站位,对全面建成小康的美好期望;致敬云南省财政厅及其他驻村扶贫工作者。3.倡导顺应自然,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理念。
注释 1.丙申之末:根据干支纪年法,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,大年初三(2017年1月30日)为丙申猴年之末。 2.湿地:抚仙湖为国家战略后备饮用水源地,她为全国人民每人储备了15.8吨的优质饮水。根据县人民政府部署,新环湖路以下的村庄全部搬至县城,建成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(试点-获得国家林业局的批复),更好的净化了水流,保护抚仙湖。 3.时光栈道:沿抚仙湖湖岸线,用木质,石板等铺设的观光性栈道,全长30多公里,是观赏抚仙湖的最佳地之一。 5.云南虫:帽天山化石群形成于5.3亿年前寒武纪时代,是地球早期生命的起源地,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起源、演化、生态等理论提供了珍贵证据。她的发现,引起世界科学界的轰动,被称为“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”,是中国唯一一个全票通过的世界自然遗产。帽天山国家地质公园门口有温家宝总理的题字‘地球生命摇篮-帽天山’。云南虫是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动物之间最典型的过渡型动物,是所有爬行动物,哺乳动物的祖先,当然也是人类的祖先。云南虫是化石群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。 6. 金莲捧日:澄江十景之一,另金莲山墓葬对于研究古滇文明具有重大的价值(省博物馆有专题藏展)。 7.漂飘过:漂对应纵苇凌湖,飘对应抟扶御风,‘漂飘’就像界鱼石下相通又相隔的抗浪鱼和大头鱼,以石为界在抚仙湖和星云湖各自安好。 8.日与月,山与水(玉笋山,就是抚仙湖岸边的尖山、像钟那座)会那样写,除了客观环境,是因为不想直对白落梅 《你若安好,便是晴天》写给林徽因的“山与水可以两两相忘,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。只有一个人的浮世清欢,一个人的细水长流。” 9. 玉笋擎天:澄江十景之首。 10. 但愿苍生俱饱暖:今年春节期间,人民日报推出微视频《最牵挂的人》,故事的主人公是习近平总书记。他把老百姓的饱寒冷暖、民生疾苦牵挂在心中,到2020年,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。他有“但愿苍生俱饱暖”的大情怀,有“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的强烈责任感,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、对民族、对人民的大担当。 11. 孤山岛不孤:孤山岛是抚仙湖现存惟一的岛屿,根据记载抚仙湖中有两个兄弟岛,一大一小,小的因地壳运动已经被湖水淹没,现存的为大的。之所以不孤,一方面是与被淹没的小岛相伴,一方面是与北面碧云寺、莲花峰相望。 12. 夜郎自大:夜郎故事出自司马迁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,相传夜郎国为抚仙湖孤山的一个小岛国。 13. 肖石二仙:相传玉皇大帝派了天上的肖、石二仙到人间巡查,来到滇中,只见一池碧水、波光粼粼,两仙人被湖光山色所迷,忘了返回,日久天长变为两块并肩搭手的巨石,永远站立湖边,为留其迹,故名“抚仙湖”。 14. 福祉:福利、幸福的意思,也代表美满祥和的生活环境,福祉是宏观概念,主体是世代人类,如孙中山的《同盟会宣言》中就提出“复两千年之祖国,某四万万人之福祉”。
本文已经得到作者允许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 |